兄弟姐妹中,最寬厚、最不斤斤計較的人,往往日子過更好,孩子也優秀!

  • 2024-11-12 15:09

人這一生,過什麼樣的生活,走什麼樣的路,往往都是自己的選擇。人生走到最後,收穫什麼樣的福氣,擁有什麼樣的晚年,通常也都是自身修來的結果。常聽身邊老人感慨:「一個家庭走出來的兄弟姐妹,有的人算計了大半輩子,反倒越活越凄涼;有的人看似笨拙老實,處處不爭不搶,卻積攢了不少福氣,把日子越過越旺。」

仔細想想,人在前半生修鍊的德行、格局、心態,其實都是後半生幸福與否的根源所在。近些年,漸漸發現一個現象,兄弟姐妹中,那個最大方、最寬厚、最不斤斤計較的人,往往日子過得更好,孩子一般也很優秀!

一、為人寬厚善良

家風正,則後代正;家風好,則萬事興!管理學大師史蒂芬·柯維曾提到:「如果一個人家庭不幸福,工作不順利,前途不光明,那一定是人品不夠好。就好像銀行帳戶,沒有足夠的存款為生活買單。」人品,是一個人安身立命的根基。如果總是為了利益、丟掉良心,為了成事不守德行,終有一天會作繭自縛,自毀餘生。

前些日子,和親戚閒聊時,聽她講了老家鄰居的故事:鄰居老太太有兩個兒子,大兒子性格內斂,不太愛說話,跟身邊人交流少,但為人厚道,做事勤勤懇懇,常常受到村裡人稱讚。小兒子從小就嘴甜,總能討人歡心,深受父母喜愛,但卻愛耍小聰明,也為此常搞出爛攤子,給家裡惹了不少麻煩。

兄弟倆成家后,大兒子生活條件一般,一家三口擠在並不算大的房子,只要有空,就會帶著孩子回家探望老人,打理家務,修整家裡,陪在老人身邊洗衣、做飯,看到誰家遇到難處,他都會竭盡所能,盡一份力。而父母牽掛的小兒子,早早就去了城市打拚,多次以「生意忙」為由,表示抽不出身回家,偶爾回一次,也是向父母要錢,還聲稱以後賺大錢,就把父母接去過好日子。不僅如此,他還拉了朋友親戚投資,但投進去的錢都是「竹籃打水一場空」,引來不少人來家裡要債。

後來,大兒子一家憑藉多年省吃儉用攢的錢,開了家小店,也因為一路種下善果,多次得貴人相助,日子越過越好,他們的孩子憑著優異的成績,考上了好大學,未來充滿希望。反觀小兒子因為生意失敗,欠債無數,失了人心,賣了房車,婚姻也就此破裂,整日活得渾渾噩噩。

厚道之人,必有厚福,從來不是一句空話。一個人最難得的品性,不是聰明,而是不管到了什麼年齡,都能有根於內心的善良和寬厚。重視人品的人,用善與愛言傳身教,將好德行代代傳遞,讓家風得以穩固,福氣自會源源不斷到來。正如古語中所言:積善之家,必有餘慶。

二、待人寬容豁達

林清玄在《送一輪明月給他》中寫道:「我們時時保有善良、寬容、明朗的心性,不要說送一輪明月,同時送出許多明月都是可能的。因為明月不是相送,而是一種相映,能映照出互相的光明。」你為他人留一份餘地,也是在為自己留一條路,成就人生下半場;你若咄咄逼人、處處不留情面,到頭來也會因為尖酸刻薄,堵上了自己生活的出口。

《世說新語》裡講過一個故事:有個名叫王戎的人,家道殷實,卻把錢財看得非常重,平日也十分吝嗇。他的女兒出嫁時,向他借了些錢,當女兒再次回到娘家,他就沒給女兒半分好態度。直到女兒湊齊了錢還他,他才露出了一點笑意。侄兒結婚時,他送了一件單衣,等對方結完婚後,又將衣服要了回來。因為他的行事作風,導致大家都不太願意跟他來往,就連親生兒女都心生不滿,不喜與他親近。

就算擁有了萬貫家財,卻把自己活成一座孤島,也實在是可悲。格局大的人,待人寬容,遇事不指責,也不輕易發脾氣,凡事一笑而過,給自己留後路,也是給對方留體面。格局大的人,處世豁達,不斤斤計較,更不會處處挑剔,以心換心,終得人心。作家楊絳的一生,儘管經歷起起落落,卻用大智慧把生活打理出別樣的色彩。

錢鍾書的堂弟坦言:「楊絳大嫂就像一個帳篷,把身邊人都罩在裡面,外面的風雨都由她來擋。」在時光的沉澱中,她將自己的心性打磨地愈發沉穩,很少發脾氣,待人也總能保持平和。對待丈夫,不管對方犯了大錯小錯,無論是砸壞了檯燈,還是弄壞了門軸,她都能心平氣和地表示:「不要緊。」對待女兒,她也能充滿耐心,夫婦倆從不在孩子面前爭吵,給了孩子足夠的安全感。流言四起時,她將心思放在研究學問上,在時間的消磨中,一切自然隨風散去。人生暮年,楊絳依然能放得下痛苦,收得起埋怨,從容通達的走完這一程。

三、處世不爭不怨

老話說得好:人生如茶,沉時坦然,浮時淡然。頭道水,二道茶,三道四道是精華。每個人從少年到老年,難免會經歷各種各樣的波折,你能突破多少關卡,決定了你最終能爬到的高度。心態越穩,步步才能更穩,更便於登高,站得越高,看到的風景也會越多。

晚清名臣曾國藩的弟弟早年間,因為懷才不遇、仕途不順,心中積攢了不少怨念。面對考場的失意,他對考官破口大罵,還責怪妻子沒有好好監督自己學習,四處發泄情緒。後來又因為事業沒有起色,開始指責哥哥曾國藩不幫自己,還告訴曾國藩:「沒臉再見爹娘,打算買一塊豬肚,蒙著臉回家。」

曾國藩得知弟弟的近況,在家書勸誡對方:「牢騷太甚者,其後必多抑塞。蓋無故而怨天,則天必不許,無故而尤人,則人必不服,感應之理然也。」愛抱怨的人,只會給自己心裡攢下無法驅散的陰霾,長久地生活在陰雨天中,而被稱為「千古第一完人」的曾國藩,能夠倍受世人稱讚,不僅是在為官做事方面、具有深識遠略,更重要的是他在自我修正上、做到了極致。

曾國藩深知天資不足,卻從未氣餒,下了多年的「笨功夫」,磨鍊自己,打好根基。遇到難關,他第一反應不是逃避問題,而是及時調整狀態,積極面對,扭轉局面。在他看來,人只有做好小事,面對難事熬過去,以一顆靜心處事,方可成就大事。現實生活中,總有一些人,喜歡和兄弟攀比房子的大小,和姐妹爭出個高低上下,為了雞毛蒜皮的瑣事自怨自艾。

怨上天不公,怨諸事不順,怨父母不幫,唯獨忘了每個人的節奏,都是掌握在自己手裡。認真觀察就會發現,真正過得好的人,早已懂得了「知足常樂」的道理。學會不爭不比不怨,以最好的心態,經營好眼前的一切,過最自在的生活。人到中年,就該像豐子愷筆下那般:「凡事順其自然,遇事處之泰然,得意之時淡然,失意之時坦然,艱辛曲折必然,歷盡滄桑悟然。」當你的心態對了,眼前的一切就順了,當你的心境寬了,往後的路就變寬了。

參考來源:搜狐

Click to show more